皇台传播凉州文化:古国凉州的大佛气象(下)

 凉州文化    |      2019-09-05



古国凉州的大佛气象(下)




03


          围堰之上,目之所及,仅能平视大佛的胸部、头部以及背后的龙虎云纹图案。整座造像建在一个菩提叶形的洞窟里,依山穿凿而成,佛窟高三十米,有近十层大楼高。穹窿形的窟沿宽十九米,深六米,建造宏伟,崎峻绮丽。窟内的释迦牟尼佛造像高达二十八米,宽约十米,面水而坐。


        沿着紧傍围堰而建的二十多米的窄窄的台阶,我下到窟底。但见造像两旁塑有文殊、普贤,广目、多闻天王、迦叶和阿难等六尊菩萨造像,造型生动,仪态威严。窟内南北两壁绘有大幅壁画。笔触清晰,色泽艳丽,形象逼真。站在大佛足下,仰视造像巍峨屹立,宝相庄严,让人强烈地感念人生世相的卑弱与渺小。头顶的洞窟穹窿边沿和围堰之间的那一缕儿天空纯净如洗,宛如弯月般的湛蓝的水晶镶嵌在大佛窟的檐际。二十多米高的围堰上站满了游人,有一些人也顺着侧边栈栏台阶络绎而下,在盫台前燃香叩首,顶礼膜拜。大佛足下渐有些拥挤,我赶紧顺着右边的栈栏台阶攀升到围堰上面。




       晴阳下,碧波荡漾的水库反射着万道祥光投映到苍褐色的石壁上,晃动着斑驳陆离的光影。光影中的大佛端坐于石窟之中,微微前倾的身躯和棱角分明的唇角,仿佛正向众生宣示金玉良言。大佛左手安放于左膝之上,右手平举,竖直的手掌缓缓向前推出,慈祥澄澈的眼神似乎越过银波粼粼的水面,凝望着右掌指向的遥远的磨脐山。我想,智者乐山,仁者乐水,古国凉州的宗匠因为颇具智者的眼界与仁者的胸襟,所以才能创造出背山面水、气势磅礴的天梯山大佛。



       忽地想起了此前拜谒过的乐山大佛。那是一尊高达七十一米的露天摩崖石佛,高度是天梯山大佛的二点五倍,但开凿年代却比凉州石窟要晚近三百年的时光。乐山大佛亦背山面水开凿而成,造像两手放于膝上,双目平视三江源水面,亦如面前的天梯大佛。我暗自思忖,唐开元年间的海通法师是否来过凉州?是否读到了前辈僧人道宣撰写的《集神州三宝感通录》?其选址建造乐山大佛的创意是否受到天梯山大佛的感通与启迪?我不禁双掌合十,默默感念,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天梯山竟然蕴涵了一股宏伟博约的大佛气象,昭示着古国凉州的强大魅力,反映出古国凉州国力强盛、社会升平发展的恢弘气度,折射出凉州吏民尊崇佛陀、安顺和乐的虔敬心意。




04



          石窟陈列馆前矗立着一块标示牌,上书“天梯山石窟,也称大佛寺,位于武威城南五十公里处,地处张义镇灯山村,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,距今约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,史学家称为‘石窟鼻祖’”。望着标志牌上的“石窟鼻祖”四个字,我有些迷惘。鼻祖者始祖也,即创始人或开山祖师。石窟自己不可能复制或衍生出小石窟的,天梯山摩崖上的这些亘古永存洞窟焉能称为“石窟鼻祖”?恍然大悟,创建石窟的北凉王和凉州宗匠不就是“石窟鼻祖”吗?“石窟鼻祖”所到之地,摩崖石窟便如莲花朵朵盛开,佛光禅意开始弥漫洞窟造像之间,社会升平安定,邑民和熙而乐。






        然而,任谁都没有想到,这样的祥瑞气象竟然始于公元439年的一场战争。那一年,漠北蒙古高原迅速崛起的鲜卑族北魏王朝发兵攻陷凉州,太武帝拓跋焘攻陷凉州之后,迁徙吏民三万余户到首都平城,即今山西大同。这些人中就有开窟造像的凉州僧人和工匠三千多人,昙曜便是其中佼佼者。


       凉州宗匠知道,早先建造的天梯山大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影响,让人瞬生天地渺远、佛法无边、沧海一粟、吾生须臾的卑弱之感,更能传播大乘佛法涵蕴世相、普度众生的菩萨精神。建造大佛,需要执着而坚韧的人格禀赋,方能形成弘扬佛法的浩大功德。凉州宗匠持续开凿大佛,教化人心,净化尘世。昙曜主持开凿云冈石窟,耗费了五年工夫完成了艺术水平最为高超的“昙曜五窟”。特别是第五窟佛像高达十三点七米,建造宏丽,手法简练概括,颇具凉州大佛气象,后世遂成云冈石窟的标志佛像。



         北魏统治凉州五十多年之后,第七代皇帝拓跋宏颇具雄才大略,果断将都城从平城南迁至洛阳,并将精通佛窟开凿技艺的凉州宗匠及其后裔也带至京师,开凿规模宏大的龙门石窟,古国凉州的大佛气象随之弥散至中原大地。奉先寺卢舍那佛窟造像高达十七点一四米,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、整体设计最严密、规模最大的一处,佛教造像艺术无不体现着天梯山石窟的特点,具有强烈的中原传统文化色彩,又融合浓郁的凉州文化因素。


        至北齐天保年间,凉州宗匠又在云冈石窟的南部开凿了蒙山大佛,高达四十八米,比天梯山大佛整整高出了二十米。三百多年后,乐山大佛又比蒙山大佛又高出了二十三米。古国凉州的大佛气象,以恢弘昂扬的姿态升腾于中原星空,迅速弥散于华夏四夷。



05




        伫立天梯山东口,回望苍山环合的一泓碧水,心中翻腾着无限的感慨。

        来到天梯山,感知北凉王沮渠蒙逊的胸襟与博识,体悟“石窟鼻祖”营造大佛气象的精微心意,沐受佛陀慈悲喜舍、福量无边的祐祜恩泽,精神和灵魂总有一种潜移默化的超脱与升华。





        一千六百多年前,黄羊河的波涛承载着两岸的天光云影日夜不息地奔腾于大佛足下,如今人工建造的水库形成高原圣湖,微波细澜又簇拥在大佛眼前。大佛平举右手,竖起手掌,平和安祥的目光正穿透茫茫红尘,导引芸芸众生抵达净土光明彼岸。胸中丘壑疏林,心头人间烟云,大佛手掌所指的磨脐山下清泉溪水流淙而下,千百年来润泽着世外桃源般的张义盆地。古国凉州的大佛气象连同祁连雪峰、盆地绿洲、河流湖泊就全部内化于华夏儿女虔敬庄严的心灵之中。(全文完)